安多牧场全国统一客服热线:400 0639 800

甘南牦牛 甘加藏羊

安多牧场-海拔3000米优质黄金牧业带

  • 图4
  • 图5
  • 图3
  • 图7
  • }

    夏河安多公司:从“靠山吃山”到“追风逐日”的嬗变之路

    来源: | 作者: | 日期:2013-03-18 | 阅读: 1551


    厂方向记者介绍安多公司发展蓝图 每日甘肃网记者 耿宁 摄

    短短几十年间,安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从一家濒临淘汰的“小水泥”,发展成为甘肃南部最大的水泥产品生产企业,如今正大踏步向着循环经济迈进。

    每日甘肃网讯(记者 耿宁 文/图)安多公司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从兰州沿国道213线乘车224公里路程。9月10日,记者来到这里,远远便望见装满“安多”水泥的载重卡车不时从厂区驶出,绿化带衬着一排排整齐的白色厂房。虽正值中秋小长假,厂内仍然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如今,这家拼搏在安多藏区的企业已不仅仅拘泥于水泥生产的单一角色,而且还致力于开发甘南得天独厚的畜牧、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多种特色资源优势,在倡导“要今天,更要明天”的科学发展中,拉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

    第一次嬗变:水泥铺就致富路

    安多公司前身夏河县水泥厂始建于1972年,由于那个年代都是计划经济,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仅停留在维持正常的按计划完成生产任务,产品销售由国家统配统销,平均年生产能力不足7000吨。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的大门逐渐关闭,老国企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加上资源枯竭,企业面临着生死两难的选择,要么关闭破产,要么另行选址进行搬迁。1985年夏河县水泥厂正式搬迁,通过技术革新,生产能力达3万吨以上,设备操作基本实现半自动化。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安多水泥的领航人王志荣走上前台,穷则思变。1998年,王志荣创新企业发展思路,带领全体员工共同出资设立股份制企业——夏河县安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初步建立让当家做主安多人开始热情的构建起自己的未来。同年,随着改制,公司的生产能力大幅增长,生产水泥从原来不足3万吨增至10万吨以上,年平均上缴税收达到500万元以上,为企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0312月,安多公司在原98年改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了夏河安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先后设立了10家控股、参股子公司。目前,夏河安多投资(集团)经营范围已从单一的水泥产品发展为建材、电力、畜牧三大主产业,员工超千人,资产逾6亿元的企业集团,成为甘肃南部最大的集团化公司,是夏河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各项税收占该县财政收的1/4以上。在夏河县乃至甘南州民族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采访中,几位当地藏族村民告诉记者,自己的亲友就在公司上班,能到该公司上班时一件可使一家人脱贫致富的喜事。企业经济效益良好让员工队伍稳定,工资水平已超出当地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收入,公司现在早已成为藏区群众争相就业的门路。

    第二次嬗变:循环经济领跑地方

    守着连绵群山中几百年都开采不完的石灰石制造水泥,单靠过度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支撑的经济增长,只能是守株待兔最后走向绝境,根本谈不上持续健康的发展。为此以王志荣为首的安多人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及时调整思路,顺应新形势,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增长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通过实施一系列技术改造项目,在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上取得了显著效果,为甘南州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起到了助推作用,成为该州唯一的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200810月份,集团投资建设的夏河安多循环经济园区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据了解,整个园区建设将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建设以新型建材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以打造安多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目标,工程总投资5.8亿元,一期工程建成后,将形成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水泥制造废气余热发电、白色垃圾回收造粒再利用再生包装材料、水电站建设隧洞开挖废石废渣回收生产水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区域内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的互补和共生循环的经营格局。二期工程建设以畜牧产业的开发为中心,重点建设育肥、屠宰、肉食品深加工、皮革制品深加工、民族特色毛纺织品、生物制剂、沼气发电、有机肥等项目以及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等示范区配套设施项目,切实将民族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以促进甘南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91224日,国务院下达《国务院关于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的批复》,夏河安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项目被列入甘肃省实施的72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已成为领跑民族地方循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安多公司荣誉墙

    第三次嬗变:借风扬帆 借日生辉

    集团在稳固发展水泥建材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企业濒临大夏河,水力资源充足,可开发水能资源量为6.91万千瓦,早在2001年企业已经涉足水电产业,投资兴建头道河水电站。近年来,企业积极与中国华电新能源公司等中央大型企业合作,利用区域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实现从资源优势到经济优势的转变。目前,风力发电前期测风、太阳能光伏发电测光工作已经在大夏河沿岸全面展开,前景可观。

    为进一步开发甘南优势畜产品资源,集团于2006年投资创建了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并收购甘肃省锦凤翔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积极与四川、吉林等地肉食品加工企业达成合作共识,借助外部人才、技术的优势与自身的长处相融合,谋求畜牧产业发展。目前,产品主要销往北京、深圳等大中城市。公司+农户”订单式生产模式,也让藏区牧民和企业一起走上了一条共同致富的道路。

    【记者手记】

    只要有合适的温度湿度,种子就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如今,一项又一项的政策正在不断加大着对藏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不断涌入,也为藏区经济发展引进来、走出去带来了勃勃生机。借助这样的通道,越来越多的企业像一个个活跃的分子,融入藏区跨越式发展的潮流中。在这片广阔的草原上,它们的成长经历不仅见证了一个藏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见证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改革开放政策为藏区人民生活带来的历史性巨变